锌粉(自燃的) | ICSC: 1205 (11月 2019) |
CAS登记号:7440-66-6 |
UN编号:1436 (锌粉或锌粉尘) |
EINECS编号:231-175-3 |
急性危害 | 预防 | 消防 | |
---|---|---|---|
火灾与爆炸 | 高度易燃。 与空气接触可能自燃。 许多反应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。 微细分散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 与水或不相容物质接触,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。 见化学危险性。 | 禁止明火,禁止火花,禁止吸烟。 禁止与氧化剂、酸、碱、水或不相容的物质接触。 密闭系统、通风、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。 防止静电荷积聚(例如通过接地)。 防止粉尘沉积。 | 使用专用粉末、干砂灭火。 禁止用水灭火。 禁止用泡沫、二氧化碳灭火。 禁止用其他灭火剂灭火。 着火时,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。 禁止与含水物质直接接触。 |
防止粉尘扩散! | |||
---|---|---|---|
症状 | 预防 | 急救 | |
吸入 | 金属味口气。 喉咙痛。 咳嗽。 虚弱。 发烧。 见短期接触的影响。 | 采取局部排气通风。 | 新鲜空气,休息。 如感觉不适,就医。 见注解。 |
皮肤接触 | 无急性症状。 | 防护手套。 | 先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,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。 |
眼睛接触 | 发红。 | 戴安全眼镜。 | 用大量水冲洗(如可能易行,取下隐形眼镜)。 |
食入 | 腹痛。 恶心。 呕吐。 | 工作时不得进食,饮水或吸烟。 进食前洗手。 | 漱口。 就医。 |
泄漏处置 | 分类与标签 |
---|---|
移除全部火源。 向专家咨询! 个人防护:适用于该物质空气中浓度的颗粒物过滤呼吸器。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。 不要冲入下水道。 将泄漏物清扫进有盖的干燥容器中。 然后按照当地规定储存和处置。 |
按照联合国GHS标准 ![]() ![]() 信号词:危险
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燃烧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运输 |
储存 | |
耐火设备(条件)。 严格密封。 与不相容物质和:见化学危险性分开存放。 储存在没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场所。 注意收容灭火产生的废水。 | |
包装 | |
密封。 海洋污染物。 |
锌粉(自燃的) | ICSC: 1205 |
物理与化学性质 | |
---|---|
物理状态、外观
物理危险性
化学危险性
|
分子式:Zn |
接触与健康影响 | |
---|---|
接触途径
短期接触的影响
|
吸入危险性
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
|
职业接触限值 |
---|
最高容许浓度1: (以Zn计,可入肺部分): 最高容许浓度1: 0.1 mg/m3; 最高容许浓度1:最高限值类别:I(4); 最高容许浓度1: (以Zn计,可吸入部分): 最高容许浓度1: 2 mg/m3; 最高容许浓度1:最高限值类别:I(2); 最高容许浓度1:妊娠风险等级:C; 最高容许浓度1:(DFG 2019); |
环境 |
---|
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。 该物质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影响。 |
注解 |
---|
燃烧时生成氧化锌烟雾,可能造成金属烟雾病。 金属烟雾热症状直到几小时以后才出现。 锌中可能含有微量的砷,在生成氢气时,还可能生成有毒气体砷化氢(见卡片#0001和#0222)。 稳定化处理后的锌粉:易燃固体,UN编号:3077,危险性类别:9,包装类别:III,GHS分类:信号词:警告,危险说明: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;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,且具有长期、持续影响。 |
附加资料 | ||
---|---|---|
欧盟危险性类别 H250; H260; H400 / H400; H410 |
![]() | ILO、WHO和EU均不对翻译的准确性负责,亦不对其使用负有责任。 ©中文版,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,201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