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返回搜索结果  
丙酮氰醇ICSC: 0611 (3月 1998)
丙酮合氰化氢
2-羟基异丁腈
氰丙醇
CAS登记号:75-86-5
UN编号:1541
EINECS编号:200-909-4

  急性危害 预防 消防
火灾与爆炸 可燃的。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(或气体)。  高于74°C,可能形成爆炸性蒸气/空气混合物。  禁止明火。  高于74°C,使用密闭系统和通风。  使用干粉、水成膜泡沫、泡沫、二氧化碳灭火。  着火时,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。 禁止与水直接接触。 从掩蔽位置灭火。 

 避免一切接触! 任何情况,均咨询医生! 
  症状 预防 急救
吸入 惊厥。 咳嗽。 头晕。 头痛。 呼吸困难。 恶心。 呼吸短促。 昏迷。 呕吐。 心律不齐。 胸闷。  采取密闭系统或通风。  新鲜空气,休息。 半直立体位。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 给予医疗护理。 
皮肤接触 可能被吸收! 发红。 疼痛。 见吸入。  防护手套。 防护服。  冲洗,然后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肤。 就医。 
眼睛接触 发红。 疼痛。  戴防护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。 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(如可能易行,取下隐形眼镜),然后就医。 
食入 胃痉挛。 有灼烧感。 惊厥。 昏迷。 见注解。 见吸入。  工作时不得进食,饮水或吸烟。  漱口。 就医。 

泄漏处置 分类与标签
个人防护:全套防护服,包括自给式呼吸器。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。 将泄漏物清扫进有盖的容器中。 小心收集残余物中。 然后按照当地规定储存和处置。 

按照联合国GHS标准

 

运输
联合国危险性类别
联合国危险性类别:6.1; 联合国包装类别:I 

储存
注意收容灭火产生的废水。 与强碱、酸、水和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。 严格密封。 保存在通风良好的室内。 
包装
密封。
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。
海洋污染物。 
丙酮氰醇 ICSC: 0611
物理与化学性质

物理状态、外观
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。 

物理危险性
蒸汽比空气重。 

化学危险性
加热时,并与碱和水接触, 快速分解, 生成高毒、易燃氰化氢(见化学品安全卡#0492)和丙酮(见化学品安全卡#0087)。 与酸类和氧化剂 急剧地发生反应。 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。 

分子式:(CH3)2C(OH)CN / C4H7NO
分子量:85.1
沸点:95°C
熔点:-19°C
相对密度(水=1):0.93
水中溶解度:任意溶解,但在水中分解
蒸汽压: 20°C时3.0kPa
蒸汽相对密度(空气=1):2.93
闪点:74°C (闭杯)
爆炸极限(空气中,%(v/v)): 2.2-12 


接触与健康影响

接触途径
该物质可经吸入、通过皮肤和经食入被吸收到体内。 

短期接触的影响
该物质刺激眼睛、皮肤和呼吸道。 该物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。 可能导致窒息、心脏异常、抽搐、发绀和呼吸衰竭。 接触可导致死亡。 需进行医疗观察。 见注解。 

吸入危险性
20℃时该物质蒸发, 相当快地达到空气中有害污染浓度。 

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
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甲状腺造成影响。 可能导致功能受损。 


职业接触限值
阈限值1 :5 mg/m3 (最大值); 阈限值1:(经皮); 

环境
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。 避免在非正常使用情况下释放到环境中。 

注解
工作中接触的任何时刻均不应超过职业接触限值。
一旦对该物质中毒,需采取特定的治疗措施;必须提供有指示说明的适当方法。
该物质的危害和毒性是其主要代谢产物——氰化氢(见卡片#0492)造成的。   

附加资料
  欧盟危险性类别
符号:T+,N; R: 26/27/28-50/53; S: (1/2)-7/9-27-45-60-61 

ILO、WHO和EU均不对翻译的准确性负责,亦不对其使用负有责任。 ©中文版,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,2018